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中国证券报》12日刊发文章《引导资源要素向“新”集聚 资本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文章称,近日,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信号密集释放。市场人士预期,资本市场将全方位立体化发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功能,引导资源要素向“新”集聚,提升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增加制度包容性,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发挥市场功能
科创板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7%,研发强度保持在9.9%的高位;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7%……一组组数据彰显出资本市场引导资源要素向“新”集聚的最新成果。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表示,近年来,上市公司加大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传统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随着“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渐次落地,上市公司科技含量和投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在引导资本向“硬科技”企业集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侧面佐证是科创债发行明显提速。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来,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数量达439只、发行规模合计5140.71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大公国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政策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科创债市场有望迎来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并行的新格局,民营企业市场参与度将逐步提升。
形成政策合力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前召开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如此表示。
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推出: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明确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完善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优化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环境等;6月,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提出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等;9月,“并购六条”出台,其中,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被列为六条举措之首。
在政策合力支持下,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认为,未来,在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指引下,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提升制度包容性,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完善相关制度
业内人士预期,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将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看来,引导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进一步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的形成;支持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均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制度机制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问题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专家建议,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适配性、精准性应进一步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等建议,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资本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拓宽和畅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渠道,优化上市发行条件,进一步降低符合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的科技型企业的上市门槛,提高上市效率,支持其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增资扩股、配股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满足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需大力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专业能力,在促进科技、产业和商业模式创新中,更好发挥价值发现、风险定价、交易撮合、增值服务等作用,助力优质创新企业发展壮大。(完)
Powered by 开云体育官网登录入口网址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